首页  >  图片报道
“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特展展品

2016-07-27

 

  【文化典藏】错金银鸠杖 西汉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玉仗,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作为一种地位和名望的象征,只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才能用。

  此件纹饰华美、做工考究的鸠仗源于西汉,想必曾为一位位高权重的老者所使用。“错金银”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金银错”。金银错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装饰图案。汉代是我国金银错工艺最盛行的年代。

 

  【文化典藏】瓷塑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 清乾隆

  从古至今,鸳鸯都是爱情的象征。古人用鸳鸯代写爱情的诗词比比皆是。此件青花粉彩描金鸳鸯摆件,采用青花、粉彩两种工艺,华丽优美,两眼脉脉含情。眼部满描金,颊施酒晕妆,头顶青花羽冠,颈部矛形领羽,通身色彩斑斓,充满光泽。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

  你看这鸳鸯含情脉脉,目光传神,为什么只有一只呢?俗话说,秀恩爱,死的快,不虐单身狗呗。

 

  【文化典藏】五彩龙王像 清道光

  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属于四灵之一。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

  这件龙王像通身施彩,造型拟人,身着龙袍,正襟危坐,很有气势。五彩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窑的新品种,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五彩又称硬彩,色彩鲜艳,造型多变,颇受世人喜爱。

  大家看到了吗,自求多福的龙王也戴着长命锁呢。

 

  【文化典藏】铜降妖瑞兽 唐代

  此件降妖瑞兽左手按住小妖,四爪右手高高举起,正义凛然,不怒自威,脚底小妖显然已难逃一劫,生动地反映出唐人对妖魔文化的理解。降妖除魔意识中西方都存在,但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诸多不同,各存差异。这件文物由铜铸而成,在古代,铜是非常贵重的材质,因为它可以打造铜钱,铜的重量就是钱。古人用这样贵重的材料充满敬意地制作这尊降妖瑞兽,表达了社会一个总体愿望,希望自己被神灵庇佑,远离厄难。我们中华文明中历朝历代都会有各种形象的瑞兽为皇家、百姓所崇拜,其根源是因为对天地万物怀有敬畏之心。

  大家放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妖鬼邪魔们终究逃不过我降妖瑞兽的手掌心!

 

  【文化典藏】金啄木鸟一对

  此啄木鸟为金质,金鸟錾刻工艺非常细腻,冠、身、翅、尾部都刻有精美的装饰,显得高贵典雅,展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准,形态非常传神。此器物两件成对,腿足做成孔状,以便穿缀。

  啄木鸟,古称“戴胜”。在民间传说中,戴胜鸟具有机警耿直的禀性,忠贞不渝的习性,自古以来就是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

 

  【文化典藏】青釉龙柄虎子 西晋

  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龙形提梁,圆腹,下有四足,因其形如虎,故名“虎子”。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溺器,起夜时用来接小便,但是目前还没有定论;一说是水器,因为早期的虎子口中有齿,如用于便溺,心理压力巨大。虎子于东汉时出现,六朝时墓葬中常见,均为青釉。

 

  【文化典藏】青白玉瑞兽 金代

  瑞兽为青玉质,局部微带皮色,立体圆雕。整体呈坐姿,脑后有下弯双角。肌肉强健,孔武有力,轩眉瞪眼,张口露齿,威仪毕现。为金代喜用题材。

  金代继辽代之后雄踞中国北部,玉器工艺上承辽代传统,他哦陪你故事收到宋代工艺的强烈影响,风格独特。金代玉器雕镂工艺极为发达,喜用动物题材,常见花鸟、禽兽、游鱼等等。层次分明,图案兼具绘画和雕塑两重特性,物象比例恰当,形态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化典藏】玉虎 明代

  此件玉器为白玉料,玉质细腻莹润,局部带皮色。玉虎呈蹲卧状,体态圆润,双眼圆睁,眉毛上卷,张口呲牙,表情憨态可掬,不见威武,反显俏皮。

  明代琢玉工艺日趋完善,种类造型丰富多姿,表现手法复杂多样。镂雕基数相当发达,圆雕立件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各部分的和谐统一,表现出追求世俗生活的心态。

 

  【文化典藏】铜鎏金錾花云气纹虎 汉代

  此件为汉代铜鎏金材质虎形摆件,通体装饰云气纹。整体造型立体,虎呈回首吼叫状,雄健威猛,生气勃勃,造型和细部刻画都很到位,具有一种咆哮中的动态美,达到了以动传神的境地。

  汉代是云纹发展史上最巅峰的时期,这种云气纹广泛地运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装饰之中。汉代云气纹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自然的崇尚和对神仙的崇拜,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最具有艺术气质的云纹样式,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美,突出的是气韵生动。其多变的样式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空间,也为云气纹适应当时不同的装饰载体提供了灵活的骨骼架构。

 

  【文化典藏】错金银虎头 战国-汉

  错金银是指用金银装饰的青铜器,或叫金银错,是在铸造的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华丽秀美的纹饰或文字,然后用错石在器表磨平,战汉时期比较流行。

  虎头,短双耳,鼻孔朝天,两腮鼓起,双眼由水晶镶嵌而成,写意和写实并存,这也是战国时期动物形象的特点,此虎头可能是某种器物上的镶嵌物。

  据说此虎是个颜值控,看到帅哥美女瞳孔会放大,大家不妨试试,说不定有惊喜哟!能做出这样憨态可掬的胖老虎,可见任何时代的人都有一颗萌宠心,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文化典藏】铜鎏金天鸡水呈 清乾隆

  水呈又叫水盂,是文房中的贮水用具,一般配套一小铜勺。天鸡是传说中的神鸟,古有天鸡一叫天下鸣,意指黎明前天鸡先叫第一声,天下的鸡才会跟着开始叫。天鸡造型在清代很普遍,各种材质都有。

  此器通体鎏金,天鸡回首舔羽,采用锤錾工艺,纹理清晰,尾部镂空,意态闲适的栖息于海浪上,整器做工精致,尽显乾隆时期的奢华。

 

  【文化典藏】铜错银瑞兽鹰首带钩 战国

  拜托,亲爱的,我是带钩,不是代购,也不是吹唢呐的小熊。。。虽然我比你们大两千多岁,但是我们之间没有代沟!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多为男子使用。战国时期乃至秦汉时期都较为流行。小小的一个“皮带卡子”在当时不仅仅是实用器,更是身份的象征。所以好多传世或出土的带钩制作相当精美,材质也包含金、银、玉、铜等名贵材料。

  这件带钩分两部分,主体是一支独角瑞兽,瑞兽嘴部伸出一鹰首,鹰喙呈倒钩状。瑞兽四肢肌肉发达,兽爪锋利。兽身布满圈形纹饰,尾部卷起作钩状。

 

  【文化典藏】粉彩三狮碗 清乾隆

  收起你的口水,闭上你惊讶的张大的嘴,没错,我就是乾隆年间的一只fashion的辛巴(狮子王)!你惊讶,因为你不了解我。早在千年之前的我泱泱大唐,撞色系服饰便以闪亮登场。无撞色,不时尚!可撞了色,你驾驭的住吗?我就是这样一只能hold住撞色的乾隆狮子王。

  这件粉彩三狮碗是清代乾隆年间之物,主题纹饰狮子,用粉、绿两色大胆撞击。狮子形态憨态可掬,很像如今舞狮的狮子,而非草原上写实的狮子。

  狮子并非原产我国,而是在汉朝由西域进贡而来。由于狮子造型奇特,很快就被我们接受,并奉之为瑞兽。以至于今天,全世界一看到舞狮,便被认为是华人文化,我们的包容吸纳以至于此。

  各个时期的狮子形象并非一成不变,如清初康熙时期的狮子更为写实,形象更为凶猛。而政局稳定,经济发达的乾隆时期,狮子慢慢演化成了“狮子狗”,狮子不再勇猛乖张,而更倾向于世俗、谄媚,卖萌争宠成了狮子的主要任务。

 

  【文化典藏】铜鹤形香薰 宋代

  香道是文人钟爱的雅事之一,各种案头香炉,熏衣香炉以及像这件动物形香薰在宋代文人中推崇备至。

  这件铜香薰整个造型呈昂首鹤形,鹤嘴微张似在鸣叫,脖颈细长线条流畅,背部羽毛交代细致,分毫毕现,腿足一前一后,支撑有力,又似闲庭信步一般。

  香薰的背部能打开把香放进去,点燃香之后通过中空的脖颈,能从鹤嘴飘出袅袅青烟,从整个香薰的造型,到工匠用心的设计,都着实可爱、可贵。烟雾缭绕间,似在生活中,像在舞台上,人随鹤共舞,鹤与人共鸣,此间林和靖梅妻鹤子之感,淋漓尽致,宋人的生活情趣可见一斑。

 

  【文化典藏】河南窑口酱釉十二生肖纹八方枕 金代

  别人笑我太坚硬,我笑别人不会用,我是瓷枕,我凉快,我的主场是夏天。我的身材呈现八方体形,模制而成,通体施酱釉。立面两两一组雕以十二生肖纹饰,快来找找您的属相纹饰吧。

  十二生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以十二种动物附于十二地支之上,每年轮到一个,当年出生的人便以这种动物为自己的属相。人们也通常习惯以这种动物的名字来称呼这一年。

 

  【文化典藏】鹦鹉花卉纹金杯 宋代

  鹦鹉因其美丽的羽毛、多才多艺的天赋和罕见的模仿能力为人们喜爱,是古代书画中的常见题材,尤其唐宋时期,鹦鹉纹饰非常流行,各方面均有体现,鹦鹉和英武谐音,是吉祥之鸟。

  中国的金器制品最早出现在商代,其制作技法,有的来自青铜工艺,有的是制作者根据金器的属性自创。因其延展性强,易于成形同时又兼具耀眼的色泽,真正称得上绵久又辉煌的工艺。

  整器工艺精湛,采用捶錾、刻凿等复杂工艺,使花瓣饱满,叶脉尽现,梅树枝节处刻化细微;鹦鹉体态丰满,凤冠大张,单脚站立,衔爪回首,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精心排练的舞蹈,这也是宋代花鸟纹的典型特征。

 

  【文化典藏】铜鎏金鹰 清代

  满人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逐水草而居,以渔猎为生。

  鹰由于具有捕猎能力,成为满人的得力助手。

  幼鸟常被驯养作为猎鹰,用以捕捉野兔等小型动物。

  将鹰的形象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足见清人对鹰的喜爱。

  吉林敦化一代有歌谣是这样描述鹰的:拉特哈,大老鹰,阿玛有只小角鹰。白翅膀,飞得快,红眼睛,看得清。兔子见它不会跑,天鹅见它就发懵。

  小鹰睫毛弯弯,俏皮可爱,“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哎呦,太勾人魂魄了。

 

  【文化典藏】鎏金吐宝神鼬一对 清乾隆

  吐宝鼬不是一般的老鼠,是藏密财神手持看管财宝的神兽,口吐摩尼宝珠,代表无限的财富。此对神鼬铜铸而成,经錾刻修饰,展现出了精致的五官,体态丰满浑厚,通体鎏金,工艺复杂。

  鼠聪明神秘,具有无比的灵性,且生命力旺盛,善生善育,又因其天性喜好囤粮,善于积攒,在民间也有旺财旺福的象征。神鼬一雌一雄,性征明确,萌态十足,夫唱妇随的样子,羡煞人间多少怨偶!这对宝贝彻底颠覆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千古骂名,变成了人人都想拥有的“招财鼠”。博物馆的猫馆长麻条条可是准备向神鼬学习理财,求财运的亲们,准备好了吗?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张骞与他的匈奴女人    

                      《凯风智见:“天王”洪秀全的异梦》    

                      《凯风智见:僧格林沁的出生与灭亡》  

                      《凯风智见:国本之争中的臣子与皇帝》  

                      《文史新说:宋朝版《权力的游戏》之火并吕夷简》    

                      《文史新说:“江南第一家”的家训智慧密码》  

                      《文史新说:“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