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藏】“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一首赤壁赋,一场千年前的衣冠风流。羽扇纶巾,遥指千军阵,这或许是羽毛扇给许多人的第一印象。
【文化典藏】而说到羽毛扇,我想大家总会想到那个著名的人物,诸葛亮,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羽扇也成了智慧从容的象征。
【文化典藏】羽扇,即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是我国传统工艺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典藏】扇,从羽。可见在扇子家族中羽扇应是出现是最早的。
【文化典藏】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亦有言:“扇,羽扇最古”。
【文化典藏】在众多羽扇中,湖州羽扇以其精湛工艺与精美外观,享誉国内外。与苏州的绢团扇、杭州的纸折扇,并称中国三大名扇。
【文化典藏】湖州羽毛扇,以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造型美观,色彩雅致著称。史载不绝。
【文化典藏】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在《石柱记》中记吴兴事,兼及吴兴姚苌雉尾扇,说明湖州制羽毛扇至少在唐时已闻名于世。
【文化典藏】明清之际最为兴盛,张燕昌《羽扇谱》中载,羽扇“其产以湖州为盛。每岁采羽洗刷,或白或染,汇合成扇,复用利刀破羽管,用鹤颧等尾下毛缀之,以为美观”。
【文化典藏】上个世纪80年代湖州羽扇厂曾荣极一时,年产量达30万把以上,如今随着科技的发达,即使三伏溽暑,也能“不知寒暑之切肌”,羽扇这种纳凉之物,也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成了记忆里的老物件。
【文化典藏】羽扇仅仅作为欣赏和收藏之用,行业里坚守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
【文化典藏】为了不使这项手艺失传,2004年,湖州羽扇厂改制,成立了湖州天工羽扇研究所,也成为该地唯一生产羽扇的地方。
【文化典藏】手工羽扇的制作难超乎常人所想象,做好一把羽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把较为考究的扇子最长需要4天,而一名扇工从入行到熟练,却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甚至更长。
【文化典藏】如今的天工羽扇研究所里,也只有不到十个制扇师傅,而真正能完全掌握制扇每道工序的,只有一位叫殷根毛的老师傅。
【文化典藏】殷师傅自14岁便进入羽扇厂做学徒,一道工序学三年,前后拜了5位师傅,如今他已经70高龄,做了一辈子的羽扇,成为湖州羽毛扇厂最后的留守者。
【文化典藏】湖州羽扇制作精致,需经过选毛、出片、洗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操作。
【文化典藏】古时,制作羽扇的羽毛采用野禽和家禽两种,野禽主要用雁、鹰、鹤、鹭鸶、天鹅等的翅尾。如今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所需羽毛多用家养白鹅和灰鹅的翎羽。
【文化典藏】湖州羽扇选料讲究,收来的羽毛先要经过挑选和整理,择整齐洁净者为上,次者剪下毛管用于后面的工序。
【文化典藏】挑毛完成后,需要进行理毛、打捆、穿片等步骤,从一整捆整理好的羽毛中挑出长短相近,形状相配的,按照扇形排列成扇面,左右对称、首尾对齐摆好,再用竹签顺次穿过这些羽毛的毛管。
【文化典藏】之后是洗片,湖州苕溪水水质好,洗出的羽毛粘而不枯,光滑如缎,这也是湖州盛产羽毛扇的一个主要原因。
【文化典藏】修片、缝片后,扇面就基本完成了,接着进入接管装柄的步骤。
【文化典藏】扇柄固定好后,便是湖州羽扇一个最特别的步骤——包菱,即把底部靠近扇柄部分修剪过的羽毛管包起来,使之与扇面上原有的羽毛管融为一体,最后,对羽扇进行排扇整形,一面扇子才算完成。
【文化典藏】除上诉这些基本步骤外,羽扇制作还有许多复杂的工艺,如手绘花鸟虫草、山水风景等。
【文化典藏】这是一项兼具精湛手艺和细致耐心的工作,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中,能够坚持的人似乎少之又少,这项古老的手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但幸运的是对她的传承和保护,大家都在努力,有一些年轻人加入进来,用青春为非遗接力,使得这项古老的工艺得以长盛不衰。
【文化典藏】殷师傅和他的85后徒弟。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注定无法赢取和平的战争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