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麻雀》热播 看历史上那些男神级的优秀特工

作者:紫色蔷薇 · 2016-10-27 来源:凯风网

  这段时间谍战剧《麻雀》在电视和网络的热播,引来观众和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剧中男主角陈深、唐山海、苏三省这些“男神”级的优秀特工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更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现实中的特工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现在就盘点一下,中外“男神”级的优秀特工。

  所谓“男神”级的优秀特工不仅仅是指颜值高,更重要的是要有过人的胆识和谋略。

  1、红色谍王:理查·佐尔格

  理查·佐尔格,1895年出生,德俄混血裔,20世纪著名前苏联间谍。1930-1932年间,理查德·佐尔格以德国著名记者的身份为掩护,领导他的情报小组在中国搜集了大量情报,特别是关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成为苏联判断德国和日本战略意图的重要参考。被誉为“红色谍王”。

  2、“风流特工”斯科·波波夫

  斯科·波波夫,前南斯拉夫人,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二战期间最著名的双面间谍。从表面上看斯科·波波夫是个沾花惹草、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但实际上他深入纳粹的“狼穴”,在整个大战期间巧妙周旋,即取得了希特勒的信任,又得到了丘吉尔的重用,出色地完成了多项使命,为盟军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用英国将军皮特里的话说:波波夫一个人牵制了7-15个德国步兵师,差点改变二战进程。同时,以波波夫为原型的《007》系列电影风靡全球,历经40多年长盛不衰。

  3、“天才特工”武尔夫·施密特

  武尔夫·施密特,出生在丹麦,他不仅是一个身材颀长、金发碧眼的帅小伙,更是谍报史上的天才人物。作为一名双重间谍,武尔夫·施密特一开始为德国情报机构工作,后被策反成英国情报机构的双面间谍,凭借完美的伪装和聪明机智,为二战时同盟国搜集最重要的政治、军事情报,从而为正义战胜邪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另一方面,他又以虚假情报成功地欺骗了纳粹德国,以至于直到战争结束纳粹德国仍将他视为忠诚于纳粹的间谍、德国谍报人员中的"明星",并授予铁十字勋章。

  4、“没上过战场”的将军——李克农

  李克农,1898年生于安徽巢县(今巢湖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化名李泽田以应考方式考入了国民党上海无线电管理局,成功打进国民党特务组织内部。李克农凭着他的机智勇敢逐步赢得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的信任,步步高升,同时与中共秘密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钱壮飞、胡底组成党的特别情报小组,史上誉为“龙潭三杰”,利用在国民党政权中的职位便利,为中共的地下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为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组织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他是这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52名将军中唯一一个没有领过兵、打过仗的将军。

  5、“传奇特工”——熊向晖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安徽凤阳人。1919年生于湖北武昌。1936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2月在清华大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与申健和陈忠经组成情报小组,潜伏到国民党内部从事情报工作。被后人称为“龙潭后三杰”。1939年3月在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毕业后,至1947年5月,熊向晖任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成了胡宗南的亲信,负责处理机密文电和日常事务,利用职务之便向中共地下组织传递情报,使党组织及时掌握敌人动向。1943年,熊向晖获得了一份胡宗南为进攻陕北地区而作的战略部署的情报,并立即报告了党组织,党中央向外界及时揭露了这个阴谋,使之破产。毛泽东同志曾称赞熊向晖说:“他一人可以顶几个师。”

  6、五重王牌特工——袁殊

  袁殊,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是电视剧《记忆之城》中朱今墨和热播剧《伪装者》明楼的原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学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1931年10月,年仅20岁的袁殊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立即转入了特科,参加中共情报系统的工作,

  按照地下党负责人的指示,1932年春,袁殊经由表兄贾伯涛(黄埔一期生)的介绍,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成功打入中统内部。

  1933年,袁殊被吴醒亚任命为"干社"情报股股长。后来他由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利用记者身份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了解与结识许多人并且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高层,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

  1937年4月,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来源,袁殊加入了青洪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

  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袁殊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去请示当时中共地下党上海负责人潘汉年。潘汉年听后沉吟了一会,说:"这是件好事,机会难得,你千万不可错失良机,答应戴笠的一切要求。"于是,袁殊摇身一变又成了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主要成员,不久便因"工作出色"升任情报组组长、第三站站长。

  此后,袁殊成为和中统吴醒亚、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社会帮会、军统都有一定联系,集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情报人员,巧妙地利用这种多重身份广开情报来源,上报给中共中央,为当时地处苏区、消息相对比较闭塞的中共中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7、抗战时期军衔最高的特工——唐生明

  唐生明(1906-1987),字季澧,湖南省东安县人,国民党中将,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曾任长沙警备区代理司令,常桃警备区司令。

  抗日战争中、后期,唐生明被秘密派往汪伪政府,从事策反工作,专门负责搜集重要情报。日本投降后,他见蒋介石一意孤行有大打内战的趋势,在暗中极力鼓动"共同倒蒋"。1948年10月,唐生明与哥哥唐生智到南京,兄弟二人经过商议,在上海做策反工作,为国民党高层人士转向共产党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8、“智者无敌”——中西功

  中西功,日本共产党员,1910年出生在日本三重县。中学毕业后来到中国进入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读书,该校主持教学的是中共党员、留日归国的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很快,中西功就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红色间谍,先后在"佐尔格小组"和潘汉年的情报系统中工作。而他最大的贡献,是准确预报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时间。1941年冬,尾崎秀实被捕后不久,中西功收到了以“白川次郎”的化名从东京发来的电报,内容是“向西去”。但中西功始终认为日本在这场大战中不能持久,他还想回来继续为中国和日本的革命事业竭尽全力,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直到5月间,前往后方根据地的途中,在杭州突然被东京直接派来的日本警视厅特高课特务诱捕并解往东京。(文章引自 方知达《怀念战友中西功和西里龙夫》)

  中西功两次被判处死刑,但靠着他过人的智慧,两次都逃过了死刑的执行,他在狱中等到了日本战败投降,出狱后他加入日本共产党,拖着伤病之躯为中日友好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其人生履历的一段已经作为原型搬进荧幕,电视剧《智者无敌》中的男主角“中村功”重演了他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