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中国竹雕:以竹为纸 以刀代笔

2016-10-31 来源:大道知行

 

  【文化典藏】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文化典藏】清•竹雕苍龙教子笔山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汉族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竹子上刻符记事。作为一种正式的作品,竹雕在西周时开始形成。竹雕作为一种雕刻艺术始于六朝,直至唐代竹雕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文化典藏】清•竹雕留青九龙图香筒

  到宋代,中国的竹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时,竹子被文人们视为纯洁、正直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诗书文学作品中,就如苏轼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雕艺术化倾向更加明显,竹雕精品和竹雕艺人也被广为颂扬。

 

  【文化典藏】明•朱三松款竹雕仕女笔筒

  虽然竹雕在宋代时得到了重大发展,但明末清初时期才是竹雕艺术最为精湛的阶段,这种成就与文人的介入分不开。由于文人士大夫写竹、画竹、种竹、刻竹蔚然成风,竹雕的文化含量也迅速攀升。

 

  【文化典藏】清·竹雕群仙贺寿图香筒

  总的说,明清时期,正是由于文人雅士的喜好和支持,各种质地雕刻的工艺品趋势在装饰性和艺术性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竹雕艺术更为突出。

 

  

  【文化典藏】清·竹雕和合二仙摆件

  竹雕对创作者要求极高,创造者不仅要有绘画、书法等功底,还要练就娴熟的刀功手法,综合素养极高。有人说“在中国众多的古玩艺术品中,唯独竹雕是文人创造的作品”,确实,竹雕虽是小器,但往往精雕细琢,更是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趣。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雍正帝坠泪的惨败——血战和通淖尔》 

《凯风智见:威震西南的都蛮部落为何神秘消失》  

《凯风智见:凯风智见:苏东坡与<猪肉颂>中的硬菜》  

《凯风智见:国本之争中的臣子与皇帝》  

《文史新说:重阳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文史新说:<岳阳楼记>背后“公款贪墨”事件调查》  

《文史新说:古法DIY 指尖上的文脉》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