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珍今年51岁,居住在辽宁省北票市章吉营乡,90年时育有一子。郭建珍夫妻俩原本开了粮米加工厂和生猪养殖场,儿子打工时多次获得年度生产第一名。这一切在2009年戛然而止,儿子突患脑瘤,丈夫去给儿子办转院手续时遭遇车祸死亡。儿子已经卧床7年,护理儿子成为了她生活的全部。儿子的头可以左右动了一些,郭建珍脸上露出喜悦。(图/文 滕利明)
更多精彩: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丈夫去世后,郭建珍擦干泪水,带着儿子来到北京做开颅手术,在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包括丈夫车祸赔偿的11万元后,她毅然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住所。后来在妇联“母亲安居工程”项目援助下,母子终于住进了新房。村委会通过民政给她们上了最高限的低保。
村里每年都会给母子俩拉点煤,由于烧的很省,房子的外墙也没有抹灰,所以屋里温度很低。郭建珍把用废旧塑料桶养的几盆花放在暖气附近。
郭建珍的厨房简陋到了极致。
儿子席伯俊让妈妈把百孝图贴到自己转头就能看见的位置,他说等病痊愈,好好孝敬母亲。
一只母猫生完小猫没几天就死了,郭建珍动了恻隐之心,把蜷缩在手掌心里的小猫崽拿了回来,取名“花妞”,给儿子作伴。用注射器吸奶把花妞养大,现在花妞已经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夏天,郭建珍每天都会给儿子洗一次澡,冬天只能给他擦擦身子,每次下来瘦小的郭建珍都一身大汗。儿子卧床7年,没得褥疮,身上没有一点异味。
儿子时常喊撒尿、背疼,郭建珍一会儿也走不开。照顾儿子已经成为她生命的惯性。
郭建珍每天都会给儿子按摩,她相信儿子一定会重新站起来。
儿子要咳痰,她赶紧去拿痰盂。儿子得病后,原来身体不太好的郭建珍基本没感冒过。因为她知道,自己倒下了就没有人来管儿子,母爱会激发她身上所有的潜能。
由于经济拮据,母子俩饮食非常简单,蔬菜就是院子里种的土豆、白菜。儿子说:“我最喜欢吃肉,让我吃饱一次,解解馋多好!”
看着母亲一口一口喂自己,席伯俊眼里含着泪水。
在郭建珍的精心护理下,席伯俊的左手已经能有意识的抬起。
席伯俊的右手小拇指能轻微动了,郭建珍兴奋不已。
为了满足儿子想看看时间的愿望,郭建珍咬咬牙花15元在集市上买了一个石英钟。儿子还喜欢看农业科技节目,说等身体好了,努力创业。
漫漫长夜,郭建珍一面和儿子聊着家常,一面给儿子按摩,温馨却又忧伤。
卖房子的时候,郭建珍留下了新做的衣柜,衣柜与老式电视机是这个家庭最现代的家具。郭建珍盘算着下个月儿子吃药的费用,日子苦更需要精打细算。
儿子用过的注射器,需要吃的药,以及各种证件。
清冷的寒夜,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温暖的灯火,愿这对母子离她们卑微的希望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