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夜空下的世界(TWAN)共同举办的“同一个世界,同一片星空”摄影展,于2017年3月至7月在上海天文博物馆举办。灿烂的星空并不只存在于天文学家的电脑中,而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现代日益严重的光污染之下,自然环境下的美丽夜空,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遥远的记忆。请跟随摄影师的镜头,领略全世界最美的星空。
更多精彩: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世界七大洲的四十幅精彩星空摄影作品。包括埃及金字塔上飞掠的海尔波普彗星、冰岛上空舞动的北极光、美国黄石公园上空升起的银河与复活节岛摩艾石像上的大小麦哲伦星系等世界最具标志性景观的星空。
《山城上空的带食月出》摄影:周雁南,地点:中国·重庆。
2014年10月8日,日落时分月亮东升之时,一场月全食已在重庆上空进行。在这幅由多张曝光照片所组合成的影像里,有一串冉冉上升的月迹。开头是一轮东方地平线附近的暗红全食月,随着它慢慢地在长江沿岸的山城七彩灯火后方攀升,月迹变得越来越明亮,直到明月完全离开地球暗影的复圆阶段为止。
《七星台的银河》摄影:王晓华,地点:中国·山东。
银河中心出现在山东省七星台的齐长城遗址上空。在AWB和IDA的鼓励下,作者王晓华积极参与到暗夜保护的工作中。于2011年发起了中国星空项目,继而发展为国际暗夜协会北京代表处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并在西藏阿里、那曲和内蒙、江苏、浙江等地展开了一批暗夜保护地试点。中国暗夜保护和星空文化发展的序幕正在拉开。
《天上的街道》摄影:宋洪晓,地点:中国·山东。
在中国,有在天亮前登上五岳之首泰山观日出祈福的传统。凌晨,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天街走过,来自他们手里的光线与远处的泰安城和天上的星空交相辉映。
《巨大喷流》摄影:潘慧恩,地点:中国·广东。
摄影师和朋友在拍摄英仙座流星雨的时候,忽然一条蓝紫色的闪电从云顶迅速喷出,像绚丽的焰火从云顶射出,还像一棵树长着枝丫快速长高,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这是罕见的巨大喷流——一种发生在雷暴云顶和低电离层之间的放电现象。
《六盘山星轨》摄影:孙国才,地点:中国·宁夏。
天空正在旋转吗?不,其实旋转的是我们所处的地球。正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了斗转星移的现象。这张约一小时曝光的照片就记录下了星星围绕地球自转轴,划过的同心圆轨迹,而圆的中心正是著名的北极星。北极星下方则是四姑娘山迷人的宁夏六盘山的风光。
《月光下的夫妻树》摄影: 陈培堃,地点:中国·台湾。
这是位于台湾玉山国家公园的两棵枯树,被誉为“夫妻树”,此时它们正沐浴在月光和银河的星光下。与宇宙的时间尺度相比,人世间的纷纷扰扰,实在是不值一提!那分开的会再携手白头到老,一起走向那永恒的时间道路。
《中间层潮涌气辉》摄影:肖帅,地点:中国·四川。
2016年11月24日凌晨,星空摄影师肖帅在四川省阿坝巴郎山拍摄到罕见的气辉现象。该现象类似钱塘江大潮,只不过存在于大气中。中高层大气作为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受到低层大气和大气圈之外的空间环境和空间条件的影响。在该区域内存着多种光学现象和动力学过程。气辉是该区域内的重要光学现象之一。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摄影:戴建峰,地点:中国·西藏。
这是在外星球上所见的景象吗,或是艺术家笔下的海王星的假想图?事实上这来自于我们所在的地球。在中国与不丹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深处,摄影师站在四零冰川上完成的自拍照。得利于海拔5300米的稀薄空气,即使过度曝光的月光也无法掩盖银河中心的光芒。在银河的左侧还可以看到红色的火星。值得注意的是,在如此高海拔的环境下,往往没有中云、低云以及灰尘、雾气和污染的存在。但是过高的海拔,也会导致大脑缺氧,与在低海拔地区相比,目视会有模糊不清的感觉。
《南达德维峰上空的星轨》摄影:Ajay Talwar,地点:印度。
这是一幅拍摄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南达德维峰的长曝光影像。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南达德维峰是印度最高的山峰之一,以其优美的形态与盛开的高原花朵而闻名于世。这座海拔7817米的高峰,被认为是印度教的圣山。
《伴随灯光消失的景象》摄影: Babak A. Tafreshi,地点:伊朗。
这幅影像由两幅图像拼合而成,上方拍摄于伊朗厄尔布尔士山脉的壮观银河,与下方德黑兰市区灰霾无星的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地方相距仅仅65公里。这样的差别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正是我们在浪费能源的同时所失去的景象。
现今,大部分的城市的天空中,已经很难看到星星了。光污染掩盖了熠熠星光,干扰了天文观测。同时也像其他污染一样,扰乱了正常的生态系统,并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像。TWAN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持控制全球的光污染,并将美丽的夜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梅西耶马拉松》摄影:Amir H. Abolfath,地点:伊朗。
在春季,许多北半球的观星者都在为梅西耶马拉松做准备。这要在一次从黄昏到黎明的不间断观测中,将110个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查尔斯-梅西耶记录的天体一网打尽。因此,三月份没有月亮的夜晚是最佳时间。这幅持续曝光六个小时的彩色影像,拍摄于伊朗北部Kavir国家公园内的一座巴赫拉姆宫殿,记录下了2008年伊朗梅西耶马拉松的盛况。恒星的运动形成了同心圆状的星轨,而地面上的明亮轨迹则记录下了200多名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踪。
《包含日全食的太阳周年视运动》摄影:Tunc Tezel,地点:土耳其。
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幅含有日全食的太阳周年视运动作品。如果你在每天固定的时间点拍摄,就可以观察记录太阳在天球上的移动状况。坚持拍摄一年,你就可以记录一幅包含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这种8字形的轨迹,被称为太阳周年视运动。如果你有一个更好的计划,能够包含一次日全食,就能获得一幅包含日全食景象的太阳周年视运动影像。这幅合成影像记录了2016年在土耳其的西戴古城上空的日全食。在右下方,你还可以看到在低空闪耀着的金星。
《波塞冬神庙上方的超级月亮》摄影:Anthony Ayiomamitis,地点:希腊。
在日落后的昏影中,一轮满月高悬在位于希腊南部Sounion角的波塞冬神庙的上方。由于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这颗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每一个月经过一次近地点。“超级月亮”这个单词源自于1979年,用来描述在近地点时候的满月。2012年5月5日的满月是那年最大的满月。然而,并不像“超级月亮”这个单词所描述的那样,月亮的角直径变化并不大,人的肉眼很难分辨出其大小的变化,“超级月亮”只比平时看到的月亮大一点点而已。
《狮子座长流星》摄影:Stéphane Vetter ,地点:法国。
在这幅影像中,秋季银河横亘天空,一粒来自宇宙深处的尘埃以71千米/秒的速度划破天际,留下了一道横跨整个夜空的彩色轨迹。这幅影像在2012年11月17日,拍摄于法国阿尔萨斯省的天文观测圣地。它是该月狮子座流星雨中的一员。每年的这个时候,地球都会经过Tempel-Tuttle周期彗星回归所产生的彗尾尘埃带。当这些尘埃进入大气层,就会产生流星雨。这个流星雨的辐射点,恰好位于狮子座,在图中东方地平线的位置,靠近左下方流星轨迹开始的地方。此外,还可以看到明亮的木星沉浸在画面右下方的黄道光中。
《天体艺术品》摄影:Laurent Laveder,地点:法国。
满月是如此的美丽,它值得我们将其装裱珍藏。这是TWAN摄影师Laurent Laveder的月球游戏中的代表作。Laurent擅长于将初升和将落的月亮与地面的人结合在一起。
《当织女星成为北极星》摄影: Miguel Claro,地点:葡萄牙。
地球的自转轴会像陀螺一样以大约两万六千年为周期的摆动,因而“北极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离北天极最近的亮恒星是勾陈一,也就是现在的“北极星”。而在大约一万两千年以后,织女星将成为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成为新的“北极星”。届时,当你将照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长时间曝光,恒星将围绕着织女一形成一圈圈同心圆的轨迹。这幅充满想象力的对比图中:左图是现在的星轨,右图是模拟的公元一万四千年的星轨。两幅图像都在四月拍摄于葡萄牙。为了拍摄右边的那幅影像,星空摄影师Miguel Claro使用了两个跟踪恒星的装置来模拟未来以织女星为中心的星轨。
《罗弗敦上空的极光》摄影:Alex Conu,地点:挪威。
北极光是挪威罗弗敦群岛的常客。这幅拍摄于山顶露营地的影像中,帘幕状的极光笼罩着海岸线上的灯光,营造了一种诡异紧张的气氛。这幅震撼的摄影作品是夜空世界(TWAN)以现代视角,从全球900多幅展示夜空之美的摄影作品中挑选出来的,2016年“地球与天空”摄影大赛的冠军作品。
《极光之尾》摄影:叶梓颐,地点:挪威。
月亮像是一位女子,而极光是围绕着她的丝带。经历了5天的暴风雪后,极光之都特罗姆瑟终于迎来了一晚还算晴朗的天气。我们驱车来到了郊外的湖边,看到了让我们无比惊叹的一幕。月亮渐渐落下,紫色绿色的极光满天飘舞,远处的光污染为之添加了一抹橘红的色彩。美不胜收,我兴奋的架好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
《夏夜的夜光云》摄影:P-M Heden,地点:挪威。
在常规的云层之上,明亮的蓝色夜光云出现在了瑞典的上空。这些能在夜晚闪亮的云,位于太空的边界,距离地球表面80多公里。它们是如此的之高,以致于它们能够在日落后反射太阳光。这种现象经常能在靠近极区的夏日观测到。
《来自远古的访客》摄影: John Goldsmith,地点:埃及。
这幅影像拍摄于1997年,月亮、金牛座、昴星团、英仙座与壮观的海尔-波普彗星,出现在了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的上方。这是这颗彗星4000年来的第一次回归。海尔-波普彗星与人类古老文明之间的联系,启发了作者,将这颗彗星与世界最著名的古迹-埃及的吉萨金字塔拍摄在了一起。观测彗星从金字塔的上方的彗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古人也看到过这颗彗星吗?天文现象会如何影响古代文明?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沙漠原住民的夜晚》摄影:Babak A. Tafreshi,地点:阿尔及利亚。
当夜幕降临位于阿尔及利亚南部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处撒哈拉沙漠腹地的Tassili国家公园之时,几位撒哈拉原住民正在星空下烹煮他们传统的薄荷茶。与此同时,天蝎座从东方升起,半人马座在东南方闪耀,南十字也出现在了位于南方地平线的悬崖之上。这史前的观星者们一定见过类似的星空。据记载,该地区有许多新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岩画以及人类学遗址。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火流星》摄影: Kwon O Chul,地点:肯尼亚。
夜幕降临,正当一群登山爱好者手持电筒攀爬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一颗明亮的火流星从天空划过。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位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边境处的休眠火山,海拔5893米,是非洲的最高峰。
《留尼汪的银河》摄影:Luc Perrot,地点:留尼旺。
有时候,经过漫长的等待,你可以在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迎来一片灿烂的星空。在2012年六月初,这样的景象出现在了留尼汪岛的上空。在这幅影像的前景中,是一座围绕着灌木和森林的火山口湖,平静的湖面反射着熠熠星光。湖面的上方,闪耀着数百颗明亮的恒星,它们大都距离地球100光年以内,是我们在星系尺度上的邻居。而头顶上的弧形光带,则是我们的家园,银河系的旋臂。它们是由数百万颗几千光年以外的恒星所发出的光集合而成的。
本次展览共有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的35名摄影师共同参与。他们分别来自于TWAN官方摄影师、TWAN摄影大赛获奖的中国摄影师和TWAN访客展示的贡献摄影师。夜空下的世界(TWAN)是一个由全球顶尖星空摄影师发起的项目,旨在通过分享星空下美妙世界的摄影作品,并建立起科学与文化、艺术的桥梁。TWAN最初由Babak A. Tafreshi在2007年建立,现已邀请来自于30多个国家的50多名顶尖的星空摄影师和国家联络员加入。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永恒且静谧的星空下。当中华儿女看到满月升起的几个小时后,它又会出现丝绸之路上的阿拉伯人眼中。壮观的银河拱桥无论是在喜马拉雅山脉,还是在撒哈拉沙漠,看上去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这样景色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并在我们之间创造出理解与友谊。从浩瀚的宇宙中来看,我们处在同一个无国界的星球中,星星平等地闪耀在所有国家之上。策展人:汤海明、戴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