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揭秘香港“棺材居”

2017-08-03 来源:国家地理中文网

 

  【社会历史】据社区组织协会(Society for Community Organisation,简称SoCO)报道,约有20万香港居民的居住条件极为艰难。 摄影:BENNY LAM

 

  【社会历史】最穷困的香港人被迫居住在名为“笼屋”的微型空间里。 这些社会底层的房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无力承担空间更大的卧室,只能在无法站立的小隔间里煎熬。

 

  【社会历史】在香港飞速发展的华服下,藏身角落的20万居民丝毫体现不出社会的进步。这些照片来源于香港一家名为“SoCO”的民间组织,后者致力于推动政策变动,争取实现体面的生活标准。为了把物品储存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这些房客不得不绞尽脑汁。

 

  【社会历史】香港现有居民约750万,几乎没有可开发利用的剩余土地,其住宅价格已位列全世界最贵行列。飞升的房屋租金致使部分市民被迫选择寮屋、合并厨房和卫生间的群租房、棺材居,以及笼屋为生,其中笼屋是由铁丝网制成,一般长宽仅有1.8米和0.75米。

 

  【社会历史】Lam说道:“吃饭睡觉等生活行为都集中在这块狭小的空间里。”为了出租棺材居,户主会把一套37平方米的公寓分隔成20组双层密闭床位,每个密闭空间都无法让人直立,一个月的租金约170元人民币。而这一切都是非法的。

  【社会历史】像Leung这样热爱阅读的笼屋房客并不多见。他一辈子干过各式各样的临时工作,但现在年事已高,很难再找到活计,书成了他躲避穷困的最后港湾。

 

  【社会历史】“虽然我还活着,但却已经躺在‘棺材板’里了!”一名香港笼屋房客叹道。

 

  【社会历史】这些房客大多已山穷水尽,只能忍受如此狭小的居住空间。

 

  【社会历史】一套37平方米的公寓可以分隔成20组双层密闭床位。

 

  【社会历史】很多笼屋房客深知自己所处的残酷现实:香港的繁荣是他们无法触碰的秘境

 

  【社会历史】过去十多年里,用铁丝网制成的笼屋逐渐减少,但取而代之的是木板搭建的棺材居。

 

  【社会历史】在这些分隔的单元里,隐私和酣睡都是不可及的奢侈品。

 

  【社会历史】60多岁的Wong仍有一头黑发。为了支付高昂的房租,他每天都要到建筑工地打工。业余时间里,他还自愿帮助无家可归的人。

 

  【社会历史】狭小逼仄的空间。

 

  【社会历史】Li Chong一家挤在一个狭小的隔间里,父亲和儿子都是日本人,他们个头较高,生活中多有不便。

 

  【社会历史】对于Leung一家来说,4.6平方米的生活空间必须采取多功能设计:这里既是卧室,也是餐厅,还得是厨房。

 

  【社会历史】包括SoCO在内的多家组织正在努力帮助这些生活条件窘迫的居民。

 

  【社会历史】该房间附属于一套群租笼屋,兼具厨房和卫生间两种功能。

 

  【社会历史】香港人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住所,哪怕再小再简陋,都不得不拼尽全力。

 

  【社会历史】香港的繁荣由来已久,这里到处都是霓虹闪烁的商店,售卖着各类奢侈品牌、珠宝和工艺品;勾勒天际的摩天大楼里诞生着海量的商业交易,使这座城市荣登国际金融中心的宝座。然而华衣背后,差不多有20万香港居民住在1.4平方米至9.3平方米的陋室中,其中包括4万儿童。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